晋城有个司徒小镇,创造村靠着村民演员,吉尼诀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。斯记啥秘2024年4月20日,录火司徒小镇108位打铁匠人成功创造“最大规模的爆年打铁花表演”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。
从2015年推出打铁花以来,创造村司徒小镇已经火了整整十年,吉尼诀而且越来越火。斯记啥秘北京、录火上海、爆年陕西、创造村河南,吉尼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,斯记啥秘甚至来取“致富经”。录火
春节期间,爆年记者在司徒小镇采访,小镇门口堵车如长龙,景区内人多的甚至无处立足。“国庆的时候,晋城全市的酒店都爆满了!”村支书周小明说。
小村爆火的故事,溯源起来,可以概括为一项技艺、一个带头人。
技艺是打铁花。记者实地体验了这个非遗项目——在当地打造的开阔舞台上,假山之下、人工湖旁,铁炉熊熊,铁水滚烫。手艺人焦国太,给记者手把手教学。
左手用一柄木勺,舀出高温1600度以上的铁水,轻抛至半空。右手握紧一根木板,看准了,用力向远处击出。
“啪!”记者耳边传来一声沉闷有力的响,火花四溅,夜空绚烂!竟然能打出满天星,打得这么远、这么美!其实,铁水抛在空中时,更像是固体状的一个铁球,比在此前练习的打水,更精准。“这项技艺的秘诀在于要趁热打铁,胆子要大!”焦国太说。
话虽如此——我还是望了望焦国太的鞋,有破洞。露出来的皮肤,有伤疤。是啊,每天如此大规模的表演,哪会毫无风险呢。这就是匠人!
焦国太说,晋城是煤铁之乡,自己的父亲和许多人一样,都是打铁为生。小时候,过年看长辈打铁花,只觉得好玩,没想到后半生却养活了自己。
如今,司徒小镇打铁花剧目《千年铁魂》的花样多,铁花从十几米的假山高处打下来,100多人一起打,可以旋出圆圈,打出不同的造型,壮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。
再说一个人。
司徒村村支书周小明现在已然是个网红了,不少外地的朋友都告诉记者,经常在视频号看到,山西有个打铁花村的周书记,拿着喇叭给游客报销高速过路费、免费发汤喝。
周小明在90年代末就回村当了村主任。曾经长期经商的周小明思维活,陆续带村民办起了企业,编织袋厂、琉璃瓦厂……
“2007年到2008年,我几乎走遍了全国出名的新农村,尤其是旅游村。”周小明瞄准了文旅行业。觉得旅游发展起来了,“人山人海的,肯定能赚钱。”
自此,在村南原本的垃圾山上,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——开心农场、美食街、古香古色的亭台楼榭,面貌焕然一新。
但周小明还是觉得缺点什么。有了好吃的,得有好玩好看的吸引人过来。“啥好看?咱这的打铁花好看啊!”周小明和两委班子开了会,大家几乎异口同声。
2015年春节,包括焦国太在内的36个村民初次亮相,带来的打铁花表演一炮走红。
接着就是培训。打铁花演员数量增加至如今的100多人。十年来,有1000多人在司徒小镇学会了打铁花。司徒小镇的打铁花还与外省的景区合作,输出到了湖南、江苏等外省。对此,周小明常开玩笑说:“山西一直以来都是卖煤,没想到我们一个小村庄,现在竟然对外卖起了文化!”
现在的《千年铁魂》表演,声、光、电、影俱全,有歌舞、有故事、有技艺。周小明说,这些几乎全是靠村里自己做起来的。之前,也请过外面的专业团队,但一是太贵,另外觉得他们对当地的文化欠缺了解。
现在,如焦国太一样的各类演员有270个,加上后勤等员工有800个,其中将近200人是村民。
“以后有空,一定要看看《又见老山西》,那是我们山西的历史。”周小明笑着向记者发出了新邀请。他说,司徒小镇还是想向更多人展现山西的历史文化,现在每天都有将近100场大小演出,不少都是山西本土的文化与历史。
“当然,核心还是打铁花,我们这每天晚上都是108人——世界吉尼斯纪录级别的演出!”
统筹:刘鑫焱
本期策划:刘鑫焱
文字:人民日报记者郑洋洋
出品: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今年5月20日是第25个“世界计量日”,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相关科普宣传活动。5月20日上午,朝阳区市场监管局计量所开展朝阳区市场局“实验室开放日”活动。居民们走进实验室, ...
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王鲁婧春雪覆檐的静谧、金瓦映日的辉煌、四季流转的诗意……在沈阳故宫营建四百年之际,沈阳故宫博物院联合沈阳市摄影家协会策划推出“宫苑韶华——沈阳故宫四百年摄影作品展”。在见证四百年风 ...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王小月)9月7日,国家邮政局发布今年8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。经测算,8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61.5,同比提升16.2%,其中发展规模指数、服务质量指数、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 ...
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张文章)百姓怀疑什么产品不安全、关心什么产品,市场监管部门就抽检什么产品。今年以来,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开门抽检、问需于民,组织开展食品安全“你点我检、检测服务惠民生”活动,把食 ...
5月下旬以来,产粮大省安徽4300余万亩小麦开始大面积机收。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安徽投入联合收割机5.1万台,收获进度已超四成。在淮南、阜阳等粮食主产区,记者走访多位种粮大户了解到,今年小麦不仅产量不错 ...
明 谢环 《香山九老图》局部明 沈周《杏花图》局部明 谢环《杏园雅集图》局部清 邹一桂《藤花芍药图》提起春日赏花,现代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下江南。每年三、四月,江浙一带都挤满了前来赏花的游客。然而早在明代 ...